
在太湖縣天華鎮辛沖村義倉組有這樣一戶貧困家庭,兒子孫珍江今年34歲,不幸身患尿毒癥,母親潘云娣捐出自己的右腎,為年輕的兒子撐起了一片天。孫珍江于2017年突感身體不適,全身浮腫,經杭州人民醫院檢查,雙腎萎縮患尿毒癥,從此走上了透析路。一個星期要到醫院透析三次,他還那么年輕,未結婚生子,一輩子就只能天天圍著病床生活,全家限入到痛苦之中。對于年輕人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腎移植,可腎源和費用成了一大難題?

母親潘云娣心里不甘心,去年年初,她陪著兒子做了腎源登記,希望能進行腎移植手術,讓兒子能有一個新生活的機會。當時經過詳細檢查和評估,醫院也將孫珍江的名字放入了等候名單中,但是孫珍江是O型血,聽醫生說血型配型比較困難,要等。于是母親帶著兒子回到老家,一邊做著透析治療,一邊等待腎源的消息。
苦苦等待腎源,一年多無果,每一天數著手指過日子的生活特別難熬,等了整整一年,還是沒有配型成功的消息,母親不由得有些著急了,兒子的歲數漸長,最好的青春不能在病床上一直耽誤浪費了,于是她開始打聽有沒有其它的辦法可以救兒子。
聽說父母可以給孩子捐獻器官,母親潘云娣幾夜未眠,迫不及待的要捐腎救子!
活體腎移植,除了必須嚴格遵守常規器官移植的篩選匹配外,還要對捐腎的供體進行充分評估,是否存在一些潛在的健康風險和異常。醫生有責任確保捐獻者在未來的幾十年甚至一生中,患者不會出現額外的危險。另外,活體器官捐獻還涉及到一系列非常嚴肅的審批原則和程序,包括接受倫理委員會的審查,捐受雙方的身份信息的核實公證,相關資料信息要通過省衛計委的備案,等等。
今年4月份,孫珍江和母親潘云娣來到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雙方對身體進行了全方面的檢查,經過化驗、配型及全面檢查等術前準備,潘云娣接到最好消息,她和兒子的受體配型成功,可以做換腎手術。

2020年5月10日,在母親節這個幸福的節日里,這位年近六旬的母親和兒子起程去醫院。就在起程頭一天晚上,兒子孫珍江走到母親床前,雙膝跪地,說了很多感動的話,這位堅強的母親再也控制不住,淚流滿面,在場的所有人無不潸然淚下。2020年5月18日,母子二人先后走進手術室,這是這對母子再一次愛與生命的傳遞,這位母親第二次給予了兒子新生。
“他們兩人真的太讓人感動了。母親手術后醒來第一句問的是“兒子情況如何”,兒子手術后醒來第一句問的是“媽媽傷口疼嗎?”護士長和其他醫護人員們都為這份母子情深所感動。
此刻的潘云娣躺在病床上,開始暢想與兒子一同開啟的新生活,這幾年來提心吊膽的日子終于過去了。
最后讓我們共同祝愿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祝愿這對母子:早日恢復,平安健康!也祝愿這個家庭幸福美滿,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