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安慶市太湖縣新倉鎮金雞小學教師劉春玲,把這首詩當做自己的座右銘。她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擁有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她在太湖縣新倉鎮金雞小學任教,丈夫在鄰縣政府工作,主管工作繁雜,一心為公,勤政為民,長年累月,舍小家,顧大家,加之路途遙遠,無暇關照家庭;女兒活潑可愛、乖巧懂事,現就讀于浙江大學;公公、婆婆是安分守紀、地地道道的農民(自2009年下半年,她從山區調任于畈區,2010年上半年,從鄉下接公婆來家共同生活),家庭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具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十多年來,她和老公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老公勤勉工作,女兒懂事好學,公婆勤勞善良,受到了鄰居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
身為人妻,人母和人媳,她一直堅持著中國傳統婦女的樸素,孝順和勤勞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關心體貼老公,為了讓老公能安心工作,平日里她主動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務,同時理解支持老公工作。她們夫婦結婚至今,從沒有吵過一次架,從沒紅過一次臉,夫妻兩相互扶持。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庭讓她我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長輩是家和諧的重要因素,對于家里的老人長輩都能盡責盡孝,每當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她就是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甜。只要為了這個家庭,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樂,她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2019年春節期間,她公公在縣人民醫院初查為肺癌,后經上海醫院確診為肺癌晚期,鑒于公公年紀大,醫生建議保守治療。
“兒媳和女兒是一樣的,既然嫁到了夫家,丈夫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侍候好老人是自己的責任。”她真誠地說。

她贊成丈夫送公公到市人民醫院積極治療。不離不棄,那是心中有愛。疫情期間,她經常一個人在醫院侍候病重公公,說起來很容易,可做起來別人很難體會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喂飯、穿衣等這些都是每日必須要做的。老人吞咽困難每餐要特意熬粥;隨著病情加重,老人對稀飯也難以下咽,只好每餐變著花樣給人蒸米糊、煮餛沌、煮爛面條給公公吃。老人行動不便,不能去理發店理發,就自己給她剪,剛開始剪不好,現在已經很熟練了;更難辦的是老人大小便失禁,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尿濕弄臟了,多的時候一天要換7、8條褲子,就是在冬天用了紙尿褲,也經常會弄臟。老人不僅行動不能自理。需要什么,只有她能很快明白老人的意思,并滿足老人需要。問及侍候公公的經歷,即使再累再臟她絲毫沒有怨言,只是很自豪地說,她算是盡心了從沒因尿炕而睡濕被褥。“老人這輩子不容易,老來遭受病痛折磨了,當晚輩的沒有理由不好好照顧,誰都有老的時候。”她說,每天夜里她都會幫她翻身,由于遭受病痛的折磨,老人晚上經常無法入睡,她就陪著他說話,給他按摩身體,有時就打開手機陪老人看到凌晨三、四點。只要不下雨,她都會推著老人出去走走。冬天,她又更是寸步不離公公。她說以前公公對她很好,即使還有一線希望,她絕不會放棄,萬一公公有個三長兩短,她會很傷心的。

苦守孝道,那是做人標準。常言說:床頭百日無孝子,而冬去春來,她照顧病重的公公無怨無悔,在當地人們中被譽為“天下難找”的“最美媳婦”。這些日子里,她在侍候公公時,也流了很多淚,不是因為照顧老人不能出去上班,而是老人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她就會躲在一邊抹眼淚,而轉過臉來,還得對公公婆婆滿臉陪笑,以防止老人不安心養病。“這些日子里,她從沒走過娘家,她的母親2009年就走了,老父親年事已高,但是她分不開身去照顧,這讓她感到很內疚。“老人活著一天,我就得好好地照顧一天,我不能因為自己沒去做而留下任何遺憾。”她說,作為汪家的兒媳,不離不棄照顧老人是應該的,孝敬老人也是做人最起碼的準則。
她每天端屎端尿、洗澡擦身,把身患絕癥、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當親生父親一樣侍奉,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孝道,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受到領導同事、街坊四鄰的交口稱贊。一心一意、無怨無悔地照顧好公婆。每天做好飯,她盛好第一碗飯端給公婆;平日里,經常買公婆喜歡吃的零食;她不知道遭遇了多少次,種種無奈、委屈都放在心里,從來不向別人抱怨。特別是金雞小學工作后,她更是忙碌,有時在外忙完后,還得拖著疲憊的身軀為老人準備飯菜。有人曾經問她為什么對公婆這么好,她只是笑著說:“誰都會老。孩子孝順老人是應該的。”
她不但把精力放在照料公公婆婆的身上,還十分愛丈夫、愛女兒,愛自己的本職工作。

她是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和學生關系融洽,對學生一視同仁。她在執教的23年間勤奮工作,恪盡職守,愛生如子。她所任教的學科每年成績優異,輔導學生多次獲市、縣獎項,她所帶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優秀班集體”,她多次榮獲“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稱號,深得學校領導和同事認可。從畢業參加工作以來,她一心扎根農村工作,各項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
用如水般平靜的孝心踐行著“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的千古名言,傳承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美德,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
為老人、為孩子、為家庭和睦所做出的奉獻得到大家一致好評,在同事鄰里眼,她是有口皆碑的好人;在丈夫心中,她是勤儉持家的好妻子;在公公婆婆眼里,她是孝順的好兒媳。她又是一個平凡普通的農村女教師,十多年來,她任勞任怨地孝敬老人、撫養孩子,勤勤懇懇地守護家園,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總是微笑面對,無怨無悔,永不言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很好地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孝老愛親在平凡而又平淡的點點滴滴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傳承下去,用真心待人,摯情愛人,讓孝老愛親成為不滅的長明之燈去照亮更多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