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樂的文化墻體,引導群眾崇尚文明;鮮活生動的文明實踐,引領群眾崇德向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倡導群眾除陋習、樹新風……
近年來,百里鎮始終將移風易俗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建設,破除陳規陋習,從“外在美”向“內涵美”蝶變。
黨建引領,匯聚強大合力。移風易俗,貴在長期有效堅持、久久為功。百里鎮堅持書記抓、抓書記,把移風易俗作為鄉村建設一項重要任務,實行黨組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落實、人民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推動黨風建設與引領移風易俗一并研究、一并謀劃、一并部署、一并落實、一并考核。發揮“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優勢,推動形成“移風易俗支部引領與黨員先行”工作格局,通過“黨建+移風易俗”模式,讓黨組織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與引導全民倡樹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節儉養德、文明理事等社會新風尚。
細化舉措,找準有效路徑。引導村級結合實際完善修訂《村規民約》,將“紅白喜事簡約辦、禁賭戒黃、勤儉節約”等內容寫進村規民約,促使移風易俗由“軟任務”變成“硬約束”。以紅白理事會為載體,完善理事會工作章程,明確紅白事宜必須報告村紅白理事會,由理事會全程指導協助,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有序有效開展。以黨建引領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切入點,以信用治理為牽引,將移風易俗作為鄉風文明評議的重要指標,引導廣大群眾移舊俗、倡新風,有效遏制了農村大操大辦、天價彩禮、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讓廣大群眾成為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主動傳播者和自覺實踐者。
文化德治,引領文明風尚。百里鎮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項目、有機制、有活動的“五有”標準,不斷完善陣地建設,著力打造高標準的文化活動陣地,真正把活動陣地建設成為黨群干群議事之家、人民培訓之家、服務人民之家、人民文娛之家,建設成為鄉村移風易俗的新陣地。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的作用,整合文化活動廣場、農家書屋、文化墻等,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條主線,以“誠、孝、儉、勤、和”為主要內容,大力實施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全民樹立正確道德觀、價值觀、家庭觀、消費觀等,全面提升人民“精氣神”。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強化示范引領,加強示范創建,弘揚志愿精神,積極營造向上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聚力深化移風易俗。如今,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理事的新風尚在百里鎮已蔚然成風,實現了從“外在美”向“內涵美”的美麗蝶變,助推鄉村振興。(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