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德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每當大家提起章保生,左鄰右舍總是交口稱贊。他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十年如一日,將自己的孝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在殘疾的父母身上,他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章保生,男,漢族,1986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劉畈鄉人民政府副鄉長,本科學歷。全家共6口人,父親屬于肢體一級殘疾,母親屬于聽力一級殘疾,妻子在家帶兩個年幼的孩子。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作為一個兒子、一個父親、一個普通職工的高貴品質,用點點滴滴平常卻不平凡的故事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論語》中有“父母在,不遠游”的警句。章保生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畢業后就參加了安徽省選派大學生村官考試,2009年9月份他如愿以償的回到家鄉寺前鎮其林村當上了一名村官。在村里工作期間,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得到了村兩委和鎮政府領導的好評。在工作空閑之余,就回家幫父母砍柴種田、放牛喂豬,各種臟活累活從未嫌棄過,搶著幫年邁的父母分擔負擔。本想著貧窮的日子到頭,可是天有不測風云,當年冬至日,65歲的父親中風偏癱了,家里的頂梁柱頓時倒下了,對章保生的打擊如五雷轟頂,他拿著剛參加工作的三個月工資3000多元在縣醫院為父親辦理住院手續。在一個月的住院期間,為父親穿衣、洗漱、喂飯、按摩、倒大小便這些勞累繁瑣但又必須的日常護理工作,他一個人親力親為、任勞任怨。
出院后,章保生為了不耽誤工作,每天早上騎著15公里的山路摩托車趕到村里上班,傍晚又騎車回去服侍父親,寒冬臘月,寒風凜凜,他從沒有半句怨言。由于母親中年時生病,兩只耳朵沒有醫療好全部耳聾了,本身患有嚴重的哮喘,父親有時小便喊她,她卻聽不見,有時候發現他尿床了又無力氣為他擦洗和換褲子。章保生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幫父親擦洗干凈,在為他按摩手腳。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年的鍛煉,他父親日常生活基本能治理了。
章保生感覺身上壓力輕了一些,可喜可賀的是他通過太湖中學的校友群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呂洪,他妻子通過接觸了解,覺得章保生為人孝順、忠厚老實,工作認真負責,并沒有嫌棄他貧窮的家庭,主動和他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2012年1月1日,章保生可愛的女兒出生了,女兒為這個家庭增加了更多地歡聲笑語。10月份,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村官三年期滿后順利考上了劉畈鄉政府公務員。在親朋好友眼里,章保生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工作順利,都夸他是個有出息的小伙子。
2013年冬月一天傍晚,在單位工作的他突然接到老家堂哥的電話,說他父親再次中風了。他火急火燎的找個車回家把父親再次送到縣醫院住院。二次中風情況更加糟糕,經過半個多月的治療,父親沒有明顯的好轉,這一次,他父親的手腳都沒有了知覺,情況更加嚴重。章保生工作在劉畈,父母住在老家寺前橋沖村,他為了不耽誤工作,平時在家請堂哥照顧一下父親,為父親更換尿不濕和擦洗身體,每到周末,他總是回家為父親洗頭洗澡、剪指甲換床單。為此,他還學會了剪頭發,每個月為父親剪一次頭發,剃一次胡須,無論天晴下雨,每個周末他從未間斷過,從未怨言過,他父親臥床數年,身上也沒有長過瘡褥,身上總是干干凈凈的。
2017年3月份,章保生通過自己出色的工作表現,被組織提拔為劉畈鄉人民政府副鄉長。這年的9月份,他的兒子也出生了,兒女雙全,家庭更加幸福。12月份,他家住了31年的老房子也拆了重建了,為父母提供了更加舒適的居住條件。這一年,三件大的喜事都降臨在他的身上,他對生活的吃苦耐勞、對父母的孝老愛親、對工作的恪盡職守精神被親朋好友贊不絕口。
章保生父母年過七旬,身體狀況非常差,常年需要用藥物治療。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他卻十年如一日的照顧雙親,回家就做飯洗衣,輔導女兒學習、陪伴兒子玩耍,他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在單位主要負責的是脫貧攻堅工作,扶貧工作經常是白天入戶、晚上會商,周末也是經常加班加點,即使工作再苦再累,他也沒有馬馬虎虎、消極怠工的情緒,要求扶貧辦的同事們腳踏實地的工作。
在章保生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兒女孝敬老人、家庭和睦、積極樂觀、勇敢擔責的優秀傳統美德,他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構筑了一個和諧的家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跡,可他卻在用平凡的實際行動展示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展示了他孝老愛親、愛崗敬業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