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伏在菜畦旁,墻角邊,溝沿上,與雜草們混在一處,如草芥般匍匐著,總在無人問津的角落鋪展成翡翠地毯。夏雨初歇,濕漉漉的葉片微微抖顫,伸手掐斷嫩莖,手指間便留下草葉特有的清香,汁液也沾了手,暗綠中夾著淺紅,帶著泥土和陽光的氣息。涼拌馬齒莧,更是將這份野趣化作盤中珍饈。只需簡單焯水涼拌,那獨特的酸鮮便能喚醒味蕾深處對自然的記憶,脆生生的口感比超市蔬菜多了三分野性,七分生機。
鍋中燒水,水開后加一點食用油和鹽,這個是保持青菜翠綠不發(fā)黑的關(guān)鍵,然后放入洗凈的馬齒菜,焯水一分鐘左右去除里面的草酸。把焯好水的馬齒菜撈出來過一下涼水,控干水分后切成大小均勻的段,接下來開始調(diào)味,加生抽、鹽、醋、最后再放上一點白糖,喜歡吃辣的可以來上一點辣椒油,再準(zhǔn)備上多一點的蒜末給它放進(jìn)去,起鍋將香油燒熱,“滋啦”一聲澆在蒜末上,一股灼灼香氣陡然爆發(fā)開來,直沖鼻腔,霸道地驅(qū)散了周遭一切氣味,只留下這濃烈的、令人欲罷不能的蒜香在空氣里彌漫開。
攪拌均勻裝盤上桌,紫紅莖葉裹著醬汁,油潤光亮,夾一筷子入口,微酸帶澀的滋味在舌尖上跳蕩,嚼著嚼著,又滲出清鮮來。牙齒觸到肥厚的葉肉,微澀之后便涌出青汁的清新,那點粗糲的澀意,如同原野未經(jīng)修飾的呼吸,恰是草木本色。這澀意剛在舌面留下印痕,一股清鮮便緊跟其后汩汩而出,蕩滌了所有塵味。
一盤涼拌馬齒莧吃盡,盤底只剩淺琥珀色的湯汁。我們吃的何止是野菜?本質(zhì)上是對自然節(jié)奏的虔誠追隨,是大地代謝的韻律,是陽光雨露的結(jié)晶,是農(nóng)耕文明刻在骨子里的記憶編碼。下次遇見馬齒莧,不妨帶它回家,讓舌尖完成一場跨越季節(jié)的對話。(程妃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