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劉畈鄉以“開門教育”為突破口,將政策宣傳與民生服務深度融合,通過“走出去問需、沉下去解題”的務實舉措,把學習成效轉化為破解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行動。
政企聯動解難題
“最近連續陰雨天氣,廠房屋頂滲漏越來越嚴重了,我堆放在廠房的竹子快發霉了,這可怎么辦?”在走訪鄉農民工返鄉創業園時,鄉經發辦收到綠健園竹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海峰的訴求。
經過實地勘察發現,廠房屋頂防水層出現老化,導致雨天漏水。劉畈鄉迅速將廠房維修工程納入民生實事清單,協調專業施工隊實地查看,預計一周內啟動修繕。“政府主動上門問需求,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不到一周。”劉海峰感慨,修繕后的廠房不僅能保障30余名工人穩定就業,更讓返鄉創業者吃下“定心丸”。
據悉,劉畈鄉已建立企業問題“收集-交辦-反饋”閉環機制,累計解決用工、銷售等訴求17件。
特事特辦暖民心
樂盛村在讀研究生楊某突發白血病的消息,牽動著鄉村干部的心,通過走訪楊某家,了解到其家庭為治療已花費十幾萬元,后續費用缺口巨大的情況后,鄉民政辦打破常規審批流程,一方面協助整理醫療票據、家庭收入證明等材料,另一方面對接縣民政局開通“急難型低保”綠色通道。從入戶核查到公示審批,原本需要一個月的流程,十天就辦理完成,當收到打入賬戶的低保金時,楊某母親連聲道謝。
“我們創新入戶代辦+數據跑路模式,讓特殊困難群眾少跑腿。”鄉民政辦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為楊某申請臨時救助,并協調開展后續幫扶,構建起“政策兜底+社會援助”的立體保障網。
筑牢校園安全“防護墻”
“上下學時段校門口人車混行,設置圍欄是師生家長的共同心愿。”劉畈初中校長到鄉政府提出訴求后,鄉分管領導帶領城建辦立即實地調研,確認設置防護圍欄對改善校園周邊秩序的必要性。
考慮到學校經費緊張,劉畈鄉創新將項目與集鎮區風貌提升工程結合實施,通過整合建設資金,將于近期完成設計預算與施工招標,配套的減速帶、警示標識也將同步安裝。
“通過‘民生小訴求+集鎮大項目 ’的整合治理模式,為校園門口加裝圍欄,這不僅解決了校園安全隱患,還融入了集鎮整體規劃,通過辦理民生小訴求,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鄉分管領導表示。
從廠房維修的“及時雨”到低保辦理的“加速度”,再到校園圍欄的“安全網”,劉畈鄉通過抓實“開門教育”,把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轉化為民生服務效能,讓群眾看到了學習教育的“真章”,以“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的擔當,在基層治理中書寫著作風建設的時代答卷。(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