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保護、傳承非遺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5月26日,徐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關工委、徐橋社區攜手“汪協泰”非遺傳承人汪正平走進徐橋小學,開展“端午承古韻 匠心傳非遺”主題活動。孩子們通過聆聽文化故事、體驗綠豆糕制作,近距離感受非遺技藝的魅力,讓傳統文化在指尖與舌尖綻放光彩。
活動伊始,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幫學生們帶好帽子和手套,確保衛生安全后,引導大家有序圍坐在操作臺前,非遺傳承人以“我們的節日”為切入點,向孩子們講述綠豆糕與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的淵源,從食材選擇到制作工序,闡釋傳統手工藝中“匠人匠心”的內涵——專注、細致、精益求精。孩子們認真聆聽,眼中閃爍著對傳統文化的好奇與向往。
本次活動采用簡化版制作流程,以綠豆泥為原料,讓孩子們輕松體驗傳統工藝,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先將綠豆泥揉成光滑的團,再放進模具輕輕按壓,注意力度要均勻。”孩子們化身“小小糕點師”,手持刻有花鳥、福字等吉祥圖案的模具,小心翼翼地填充、塑形、脫模。當一個個精致的綠豆糕從模具中“躍出”時,教室里響起陣陣歡呼,豆香與笑聲交織,洋溢著童真與童趣。
活動尾聲,孩子們捧著親手制作的綠豆糕,與非遺傳承人、志愿者們合影留念。隨后,他們仔細裝好糕點,迫不及待地說:“我要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嘗,告訴他們這是我自己用傳統手藝做的!”一份份糕點承載著孩子們的勞動成果,更承載著傳統文化的傳承使命——從校園到家庭,讓非遺技藝在分享中傳遞溫情,在薪火相傳間架起文化橋梁。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美食制作課,更是一場沉浸式文化教育。通過“講解+實踐+分享”的模式,讓非遺技藝傳承轉化為可觸摸、可參與的生動體驗,激發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傳承熱情。下一步,徐橋鎮將持續開展非遺進校園、進村居系列活動,讓更多傳統技藝走進現代生活,在創新傳承中煥發新活力。(石舟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