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韻大別山,新質太湖美。12月7日,小黃牛產業發展峰會暨第二屆大別山(太湖)小黃牛文化活動在合肥成功舉辦。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總農藝師,掛職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程燚;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安徽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張力;安慶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周建春;安徽出版集團黨委委員、常務副總經理鄭成良;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韓新東;安徽省畜牧獸醫局局長王明輝;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許尚忠;原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安徽省牛羊產業協會會長章孝榮;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徽局規劃建設處處長汪云海;安慶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永生;縣長吳海宏,縣委副書記楊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彬,副縣長陳杰、張家俠、卓帥,縣政協副主席石金印,中盡國際控股集團(安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華等出席活動。
趙皖平在活動中指出,安徽省農科院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關于“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工作的號召,與太湖縣建立了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一系列科研項目的實施,成功助力企業申報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完善了大別山牛核心育種群建設,并為太湖縣的大別山小黃牛農業產業園、綠色種養循環、大別山生態牧場等項目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指導與支持,推動了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未來,雙方將繼續深化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推動小黃牛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致辭中,吳海宏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出席活動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對大家長期以來對太湖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與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她從深厚的人文風韻、秀麗的文旅風光、獨特的舌尖風味、良好的發展風貌等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太湖基本縣情。并指出,太湖縣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入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通過優化秸稈利用、加強良種繁育、推廣生態養殖和完善屠宰加工等環節,形成了肉牛產業的全鏈條發展格局。她表示,太湖縣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堅定不移育龍頭、創品牌、強集群,走出一條具有太湖特色的小黃牛產業發展之路。并誠摯邀請各位專家、企業家走進太湖、了解太湖,開展更深層次交流、更大范圍合作,全面助推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黃牛產業 新質太湖”主題對話環節,專家學者們匯聚一堂,深入探討小黃牛產業發展方向、創新動力及新質太湖建設。大家一致認為,要以科技創新提升品種質量,大力實施肉牛振興計劃,實現精準智慧養殖;堅持綠色發展,推廣綠色養殖模式;要大力推進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多元化發展新格局;要深入挖掘和宣傳大別山小黃牛的遺傳、文化、生態、科研、保護與傳承等方面的價值,強化品牌建設,加大人才培養與保種育種研發投入,不斷提升產業附加值。
活動中,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宣傳片,相關縣領導進行了宣傳推介。太湖縣農業農村局與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簽訂了大別山(太湖)小黃牛良種繁育技術服務協議。太湖縣百里鎮人民政府與安徽績溪贏財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招商引資框架協議。中盡國際控股集團(安徽) 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合肥產投怡亞通供應鏈管理公司、南京速佰零供應鏈管理公司、合肥元一希爾頓酒店、中國國際詩酒文化研究院簽訂了牛肉產品供銷合作協議。
隨后,在晚宴環節還進行了精彩的文藝演出,詩歌朗誦、黃梅戲、歌曲演唱等節目依次登場,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近年來,太湖縣大力發展大別山小黃牛產業,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將這一中國優良地方品種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小黃牛生長在大別山腹地,享受優質生長環境,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譽為大別山中第一美味。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技術指導、市場開拓、品牌建設等,并與金融機構合作提供“黃牛貸”等金融服務,降低養殖成本。同時,太湖縣引入科學技術,建設科技小院和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將專家智慧轉化為先進養殖技術,使小黃牛成為“科技牛”。通過“公司+村級集體+養殖戶”模式,打造“大別山小黃牛”品牌,并積極拓展市場,站穩“長三角”高端市場。此外,太湖縣還通過舉辦黃牛文化旅游節等活動,開發新業態產品,吸引游客體驗小黃牛文化,享受自然人文之美。目前我縣小黃牛養殖戶達2600多戶,總存欄量約2.88萬頭,年出欄量約1.75萬頭,綜合產值約6.76億元。今年,百里鎮成功獲批農業農村部產業強鎮項目立項建設,獎補資金1000萬元用于支持小黃牛產業發展。
本次活動由太湖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太湖縣委宣傳部、太湖縣農業農村局、太湖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太湖縣融媒體中心、太湖縣百里鎮黨委政府承辦,中盡國際控股集團(安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中國國際詩酒文化研究院,太湖縣八百里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協辦。活動還得到了新華網安徽頻道、人民網安徽頻道等相關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
中盡國際控股集團(安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華說:“這次活動舉辦的非常成功,下一步我們公司將進一步提高肉牛的品質,延伸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增強品牌的影響力,不斷把小黃牛產業做大做強。”(記者:劉 輝 陳振偉 徐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