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背街小巷……”是素有“小上海”之稱的水鄉古鎮徐橋近幾十年來發展的一個縮影。
但近年來,集鎮區商戶占道經營、道路擁擠等問題一直是徐橋鎮文明創建工作的堵點痛點。徐橋鎮為持續推進集鎮區提升改造,下足繡花功夫。“道路黑色化”讓路面干凈起來,“人行道鋪設”讓商鋪有序經營,“生態停車場”讓擁擠不在……
匯聚民意,面對面與群眾溝通
今年以來,聽說集鎮區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新街路周邊商戶們心里直嘀咕:“這次改造不知道會不會又是走過場,整治標準是不是統一的?”涉及集鎮區改造的三個村(社區)工作人員讓群眾吃了“定心丸”,村(社區)工作人員利用幾個星期的時間通過走訪、填寫征求意見函的方式將每家每戶的意見收集好,并及時做好溝通解釋工作。
集鎮區提升改造工程后期管護涉及千家萬戶,整治標準不一致怎么辦?徐橋鎮在充分聽取民意、民聲后,經研究制定《徐橋鎮新街路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方案劃分了11個責任區,明確了各階段整治任務。同時建立聯合執法機制,由鎮相關職能部門聯合開展常態化執法,嚴格按照整治標準對占道經營、亂搭亂建行為進行監管。
聚焦“里子”,提升“硬件”顏值
道路擁擠,環境臟亂,占道經營……這些都曾是集鎮區最真實的寫照。徐橋鎮將整治的重點放在亂象最嚴重的新街路,累計投入資金1500多萬元,對2.3公里新街路兩側的管網進行全面改造,人行道全部用面包磚硬化,路燈全部更新,路面黑色化,停車位規范劃線,并開展常態化整治工作,讓集鎮區面貌實現華麗變身。
停車難曾是不少居民的“心病”。“每逢節假日和徐橋小學一放學,整個新街路就堵的水泄不通,要是遇到突發情況,消防車和救護車很難進來。”相關負責人介紹。徐橋鎮為切實幫助居民解決停車難的問題,多方謀劃后將原政府舊址改建為生態停車場,緩解了停車壓力,同時還將對新街路沿線進行規范劃線停車。面對改造升級后的新街路,新街路商戶徐文燦由衷感慨:“集鎮區提升改造工程既注重保護商戶們的利益,又解決了我們關心的實際問題。”
上下協同,打出整治“組合拳”
集鎮區提升改造工程帶來的集鎮面貌的變化,其背后有著鎮村兩級“組合拳”的支撐。
為什么實施新街路綜合整治?新街路綜合整治工作怎么開展?......諸多的疑問。徐橋鎮在3月28日通過一場籌備已久的新街規范化管理工作動員大會,把綜合治理責任壓實到位、任務分解到位、工作宣傳到位。
在常態化巡查上,徐橋鎮始終堅持把陣地設在工作最前沿,在新街路設立文明創建辦公室,由鎮執法大隊、派出所等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對新街路上占道經營、亂停亂放現象進行每日現場辦公,從源頭切斷各種亂象。
除了人防,徐橋鎮在技術防控上不斷“下狠招”。在集鎮區沿線增設抓拍攝像頭,采取限停措施,讓停車行為不斷規范化。同時設立舉報投訴熱線,動員全鎮居民參與到整治行動中。
這一場擺在徐橋鎮發展前進道路上的深刻革命,徐橋鎮始終堅定信心,把鎮當城建,堅持用“靚”字唱響“小上海”金字招牌!(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