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化“整潔太湖”行動成果,百里鎮堅持高位推動,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健全規范運行、長效治理的環境管護格局,以實際行動助推鄉村外增“顏值”、內塑“氣質”。
宣傳發動治“病”。通過走訪入戶、發放明白紙、懸掛橫幅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環境保護、垃圾分類等知識和人居環境整治意義,發動廣大居民群眾積極參與衛生整治,增強群眾清潔文明衛生意識,使群眾對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入腦入心,提高群眾愛衛生、講衛生的意識,營造文明衛生、整潔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徹底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的病根,全力營造“人人參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濃厚攻堅氛圍。
開展評比治“臟”。扎實開展“回頭看”,對標對表,建立臺賬,逐一整改,獎懲分明,狠抓工作落實。同時,組織各村主要負責人和業務負責人到先進村觀摩,學習先進經驗,探索建立符合農村特點的長效運行管護機制,實行網格化管理與黨員包戶制,并將整治情況和整改結果納入年終績效目標考核,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落實常態化管理,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清潔整治工作。
花大力氣治“亂”。堅持日常保潔與定期集中整治相結合,持續開展各項整治工作,建立健全鎮、全村公共環境保潔制度,落實保潔員崗位,明確保潔職責;鼓勵垃圾分類減量與資源化利用,嚴格遵守“戶分類、鎮轉運”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標準;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實行“門前三包”制度,明確村民維護村莊環境的義務和責任。引導村民自覺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源頭減少亂扔亂丟、亂堆亂放、污水亂潑亂倒等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現象和不文明行為。
齊抓共管治“差”。緊扣行動重點,全面整治清潔行動中的“硬骨頭”。在做好農戶房前屋后和村莊公共區域清潔衛生的基礎上,重點在農村公路邊、街道邊、河邊,山邊等區域開展潔化、綠化、美化行動,重點清理存量和散落垃圾,整治雜物、柴草等亂堆亂放;對已無人居住或已失去使用功能的垮塌房舍、殘垣斷壁、廢棚廢圈等建筑物,按照產權歸屬,動員群眾進行整治,并及時對改造和整治后的區域進行整理、還原和綠化。(程妃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