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堅持以保護水資源、優化水環境、改善水生態為目標,以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建設為抓手,圍繞“水凈”“水好”“水美”做好做實“水文章”。
源頭治理,深化河湖生態修復。一是實施凈水工程。圍繞河湖“四亂”問題開展專項整治,開展河湖健康評價工作,建立河湖健康檔案及河湖生態保障體系。二是加強生態修復。圍繞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統籌推進小流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7.74km2。三是加強監督管理。嚴格水土保持方案和取水許可審批,加強用水在線監測和生產建設項目監管,大力開展小水電生態流量泄放、河湖“四亂”“螞蟻搬家式”盜采河砂整治等工作,全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
系統治理,全面改善河湖面貌。一是圍繞建章立制“管”水。依托河湖長制,建立三級聯動的工作網絡,實現全縣河流“河長”全覆蓋,建立了河湖檔案數據庫,形成了以制度為保障、以考核為驅動力的監督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12條(段)河道綜合治理,創建省級示范(幸福)河湖1處,市級幸福河湖160處,王河水電站被水利部評為2022年全國綠色小水電站,全縣河湖面貌實現了美麗蛻變。二是推進工程建設“存”水。依托我縣河流縱橫交織的天然水系,采取“控需、調配和水源工程,完善水資源配置和供水保障體系,切實增強水資源調配能力。建成東堰口水庫,解決了小池鎮1.6萬居民飲水和3萬畝耕地灌溉用水。高標準、高規格建成的長河城區1號攔河堰,下閘蓄水后將增加一座水域面積近1000畝,庫容100萬方的美麗人工湖。三是加強河道治理“暢”水。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流域要素,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累計治理河道234km,形成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親水宜居環境。2023年,太湖縣黑河新倉段堤防加固工程獲“振風杯”獎,安樂河彌陀鎮段治理工程、安樂河北中鎮段治理工程榮獲“規范化工地”稱號。
重點治理,打造治理示范樣板。一是國家試點項目創優。2020年,太湖縣成功申報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首批國家試點項目,該項目在水利部財政部組織的中期、終期評估中均獲評優秀等次,田家灘河水系(彌陀鎮段)整治工程榮獲省“禹王杯”獎。二是市縣立項項目爭示范。實施長河干流水環境整治工程三標段(長河3號堰)成功創建“規范化工地”,創造了太湖水利建設高水平管理新氣象。(金鐘霞 朱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