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要,首在得人;知事識人,重在考核。近期,大石鄉嚴格落實縣委“一改兩為”工作要求,以“三舉措”推進村干部積分制管理,強化村級干部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建立村“兩委”干部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切實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全力推進全鄉的各項重點工作。
規范管理執行,擰緊責任“總開關”。為確保積分管理考核工作有效落地,鄉黨委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積分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實施、量化考核和日常監管的檔案資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建立村干部積分制管理登記臺賬,每季度按村干部積分制管理考評內容,逐人逐項量化打分,并對村干部積分情況匯總審核,由黨政聯席會議聯合審定后分村公示,做到一村一冊、一人一檔。
細化積分標準,量化內容“比例尺”。制定出臺《大石鄉村干部積分制管理考核辦法》,采用“8+2”考評模式,平時工作為80分,年終測評為20分。工作考核范圍涉及黨的建設、經濟發展、生態文明、民生福祉和公共安全等五大項指標,在此基礎上細化為34項小指標,基礎分為80分,年度總分由各項工作落實情況得分、年終測評得分和加減賦分三項組成。通過量化積分考核,實現大石鄉村干部管理精細化、規范化,切實增強鄉村干部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有效轉變“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不良風氣。
強化結果運用,突出實效“助推器”。注重積分結果的綜合運用,充分發揮黨員量化積分管理“正向激勵、反向懲處”的導向作用。考核評定“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等次,按村干部工作實績進行評價區分,把能干事、敢干事、會干事的村干部凸顯出來,避免讓擔當者“被平均”。物質激勵,對被評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等次的村干部,績效工資分別按該村績效標準105%、100%、95%、90%的比例發放。評優樹先,年度積分被確定為優秀等次的村干部方可參加上級評先評優。干部懲戒,年度被確定為基本稱職及以下等次的村干部,將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第一種形態予以約談提醒,幫助整改。鄉積分制管理領導小組將定期梳理基本稱職村干部,對受到“提醒”的村干部準確分析定性,及時跟蹤教育和幫扶轉化。通過對村“兩委”干部進行積分制考核,體現具體到村、具體到事,實行分類考核、精準到人,既注重公平性,更體現差異性。倒逼村干部在推動“精神面貌大提振、工作能力大提升、工作作風大改進”中走在前、作表率,助力大石鄉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吳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