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大小,蝦多少,都要看水草‘伊樂藻’種得好不好。”5月5日上午,江塘鄉小宮農民專業合作社稻蝦田邊,縣漁業服務中心水產專家周建橋現場指導。“伊樂藻可以起到提供棲息隱蔽蛻殼、凈化水質和餌料生物等作用。進入5月陰雨天增多,水草易腐爛、底質易惡化,在重點關注調水、改底、解毒的同時,還要有計劃性、均衡性地喂料。”
“從3月12號開始收獲龍蝦,現在收入應該超過30萬了!”合作社的社員楊成風樂得合不攏嘴。
“今天的龍蝦怎么賣呀?”只見路邊駛來一輛電瓶車,進來兩位大嫂,聽口音是來自鄰縣宿松的。“今天望江市場上小龍蝦價格是16元一斤,我們的理事長金昌春剛剛送貨去。這是剛捕撈的,看你們是老主顧,就按15元一斤賣給你。”
“今天捕撈了600多斤,毛收入近1萬元!非常感謝周站長。”城西鄉種糧大戶李正國興奮地說。“我是今年才開始發展稻蝦綜合種養的,心里著實沒底。周站長他基本上每周都要到我這里來兩次。從稻蝦田的準備、蝦苗的投放、水草的種植、水位的調節控制、飼料的投喂,特別是病蟲害的防控,都得益于他手把手的精心指導,這才換來了龍蝦的豐產豐收。我這200畝稻蝦現在已經收獲了近20萬元,效益著實好啊,計劃下一步再發展200畝。”
在城西鄉茗田水產綜合服務部的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忙著分揀龍蝦、打包裝車。“我們太湖縣因為花亭湖一庫好水,飼養的小龍蝦不僅品相好而且味道好,深受市場歡迎。”銷售部的負責人李長青說,“五一期間,每天發往江浙的龍蝦都超過10000斤。”
近年來,我縣把推廣稻蝦綜合種養作為調優產業結構、發展綠色高效農業的重要抓手,通過示范推廣、以點帶面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推廣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促進農業增收增效,助推鄉村振興。
“龍蝦+水稻這種生態種養模式,通過一季稻、一季蝦綜合種養,因為稻田不打農藥,咱的稻蝦米不僅賣價高、而且賣得好,真正達到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稻蝦雙贏’的效果。”周建橋介紹說,“我縣現有稻漁綜合種養面積近6萬畝,按畝產值3000元計,龍蝦產業產值已超過1.8億元。”(李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