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鄉村要振興,夯實鄉村治理根基是關鍵。近年來百里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鄉村普治之路,引導各村建立“一約四會”,并制定相關制度,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打造鄉村治理新格局,力促鄉風文明和社會和諧,著力提升人民群眾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數。
“村規民約”束言行。在不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制的前提下,村“兩委”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入戶走訪等形式組織村民共同參與修訂和完善涵蓋社會治安、村風民俗、環境衛生、鄰里關系、婚姻家庭、消防安全、移風易俗、志愿服務等內容的村規民約,并在推進村級治理、村級事務發展中,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匯集民意、聚集民智、化解民憂、維護民利的獨特作用,增強了群眾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有力調動了群眾的主動性和主體性,積極主動參與村級事務治理,實現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約束,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村民議事會”商大事。村“兩委”杜絕“一言堂”,大事小事村民說了算,凡事議一議,眾人拾柴火焰高,難事變易事。通過把會開到家家戶戶、開到田間地頭、開到工地建設、產業發展現場,鄉村干部、人民調解員與鄉賢、群眾一道共商大事,大家“當面鑼、對面鼓”談體會,梳理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商議解決問題的好點子,共同推動問題化解,讓群眾真正敞開心扉,群策群力共謀鄉村振興路。
“紅白理事會”樹新風。百里鎮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黨員模范先鋒帶頭、典型榜樣的作用,由全體村民共同推薦有威望的五老人群等擔任紅白理事會成員,引導群眾移風易俗,破除婚喪嫁娶中鋪張浪費、愚昧落后的陋習。同時完善“紅白喜事報備”制度,按照“誰辦事、誰負責、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切實深化移風易俗。自紅白理事會成立以來,百里鎮過去紅事白事大操大辦、講排場撐面子的不良風氣得到了歷史性地改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文明辦事的新風尚已蔚然成風。
“禁毒禁賭會”保平安。以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社會道德風尚為宗旨,組建“禁毒禁賭會”,積極向村民宣傳國家法律法規,讓村民學法、懂法,提升全民禁賭禁毒意識。掌握轄區內涉毒涉賭現狀,做好信息人員工作臺賬,定期分析研判,組織人員對吸毒、賭博人員進行幫教,及時掌握被幫教人員戒毒、禁賭動態,保障轄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和諧穩定發展。
“道德評議會”揚正氣。架起黨群干群“連心橋”,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小組會、進村入戶走訪座談等方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及各種惠農惠民政策,講述村級重點工作情況,以消除群眾心中疑慮。定期召開道德評議會,評選村內勤勞致富、尊老孝親、助人為樂等先進典型,評議不文明行為,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同時開展“最美志愿者”“好婆婆好媳婦”“安慶好人”等評選活動,樹立起一大批可敬可親可學的道德榜樣,傳播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進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