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何達權,男,漢,中共黨員,生于1969年4月,安徽省達權太湖縣新倉鎮何氏家庭農場負責人。
事跡簡介:
何達權,太湖縣新倉鎮何氏家庭農場負責人,村民小組組長,中共黨員。他推廣工廠化集中育秧技術,服務周邊村莊20余種糧大戶;承包果園創新發展林下經濟,解決20多名鄉親就地就業,并安置4戶貧困戶就業;帶領80余位環衛工人,負責新倉鎮10個村的垃圾清運、回收、處理工作。幾年來,何氏家庭農場捐贈5000斤大米至武漢市,捐贈貧困學子助學、大病慰問資金16000余元;2021年老何被中宣部命名為“新型致富帶頭人”。
正文:
何達權,太湖縣新倉鎮何氏家庭農場負責人,村民小組組長,中共黨員。幾年來,他通過扎根農村,創辦家庭農場,提升科技含量,著力讓現代農業靚起來,讓村級產業強起來,讓村級環境美起來,被鄉親們譽為“扎根農村終不悔”的優秀示范人,2021年老何被中宣部命名為“新型致富帶頭人”。
讓村級產業強起來
新倉村通過黨建引領,建起了60余畝果園,由于村干部精力有限,管理水平和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約,果園管理一度成了村干部的“煩心事”。何達權在黨員大會上聽說此事后,牽頭和家庭農場成員商量,主動攬下了村里這一“大包袱”。他主動提出前三年上繳承包費2萬元,后幾年上繳承包費,另外追加企業分紅1萬元。現在果園種植了梨子、桃子、櫻桃等多個品種,帶動了20余人就業,脫貧戶何達進、陳燈春一邊照顧家人,一邊可以在家門口安心就業;龍林村朱敦怡、舒長娥開心地說:“新倉村在我們龍林村隔壁,騎上電瓶車幾分鐘就到了果園,老何真是解決了我們打工的大難題。”
果園采摘畢竟時間短,收入有限,老何又在發展林下經濟上動了腦筋:他養殖土雞2000只,土鴨、土鵝200余只,發展會員認領土雞,每300元可以認領一只土雞,會員每年可享受300只土雞蛋和一只母雞的待遇。這樣一來,既解決了消費者的生活需求,又解決了脫貧戶日常就業的大問題。
讓現代農業靚起來
老何的家庭農場承包水田860畝,也是安徽省示范家庭農場。為了提升家庭農場含金量,老何申請了達權品牌,通過了省農委無公害產品認證,注冊了“皖太新倉”商標,為市場提供水稻、大米、植物油、龍蝦等無公害產品,讓放心產品走上消費者餐桌。
老何為了讓現代農業靚起來,解決傳統育秧速度慢、效率低等難題,先后多次學習大棚育秧技術,解決了大棚數量多、溫度高、難管理等技術瓶頸,在新倉鎮推廣工廠化集中育秧技術,服務周邊村莊20余種糧大戶,緩解了勞動力緊張的難題,減少了工人勞動強度,降低了種糧大戶物化成本;同時組織農機服務隊,走近種糧大戶和田間地頭,每年為大戶提供機插秧3000余畝,機耕3200余畝,收割1800余畝,助力農業生產,社會效益明顯,經濟效益可觀。
讓村級環境美起來
玉禾田公司是太湖縣的招商引資企業,負責太湖縣農村垃圾清運、回收、處理,聽說公司在新倉鎮物色片區負責人,老何便第一個報了名。通過一系列考核程序后,老何肩上了擔子更重了,他負責的片區有10個村,新倉、團湖、牌樓、茗北、香茗山、龍林、黃嶺、富山、轉橋、塔山及集鎮區。責任區點多面廣,工作任務重壓力大。老何為了讓村級環境美起來,每天起早摸黑,帶領80余位環衛工人,點線面面面俱到,引導鄉親們樹立文明新風,不亂扔垃圾,將自己的環境管理好。幾年來,何氏家庭農場捐贈5000斤大米至武漢市,捐贈貧困學子助學、大病慰問資金16000余元,贏得了鄉親的贊賞。(李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