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王焱東,男,1967年12月出生,太湖縣安樂村村民,太湖縣萍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
【事跡簡介】2019年,王焱東從浙江安吉回到家鄉開發荒山,流轉土地500余畝,發展茶葉產業460畝,讓荒廢的土地煥發生機,帶動鄉親共同致富。王焱東每年向村集體上交利潤3萬元,全村289戶、1046名脫貧戶可享受分紅,發放務工工資27萬元,帶動周邊22戶脫困戶穩定增收。
【正文】引進一個能人,帶活一個產業,致富一方鄉親。太湖縣彌陀鎮安樂村村民王焱東回到家鄉開發荒山,流轉土地500余畝,發展茶葉產業,讓荒廢的土地煥發生機,帶動鄉親共同致富。
“現在的茶葉就是我的孩子,我沒有哪一天不上去看看它們,看著它們一天天變綠長高,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站在茶園最高處,俯瞰著一排排青翠茶苗煥發勃勃生機,一片片茶樹展示產業活力,王焱東非常欣慰地說出了自己創業以來的心聲。
2008年,王焱東離開家鄉到城市打拼,在浙江安吉的一個600畝茶園里打工,他一邊干一邊學,積累白茶種植經驗,從育苗、扦插、除草、防蟲、采摘到制作和包裝,每個環節都了然于胸。
2019年,已經52歲的王焱東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帶著過硬的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從浙江安吉回到家鄉,開啟了創業之路。先后在安樂村郭屋組和胡家嶺組流轉120余畝荒山荒地,經過整地、開溝、栽插....看著昔日長滿荒草的土地,被復墾的煥然一新,一排排整齊的茶苗被午后的陽光映襯著格外嫩綠,王焱東心里那團火炙熱的燃燒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夢想即將成為現實。
然而創業初期,茶葉種植效益并不是很理想,王焱東覺得光靠之前的種茶經驗并不夠。為了更好地掌握新型的茶葉種植技術,他積極參加政府舉辦的有關培訓、購買有關茶葉種植方面的書籍進行自學。走訪茶館、拜訪大師、觀摩學習,依據理論知識進行實踐,通過實踐經驗掌握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自身多年的茶莊管理經驗基礎上,培育黃茶、白茶、奶白茶等茶葉品種的技術越來越成熟,茶園規模也逐漸擴大到460畝。2021年基地用工2700人次,累計發放務工工資27萬元,帶動周邊22戶脫困戶穩定增收。
今年三月,安樂村農副產品加工廠建成,王焱東與村委會簽訂了5年的租賃協議。清明將至,王焱東茶園里嫩綠的茶芽爭先冒尖,40多名采茶工人穿梭在茶樹間,嫻熟地從茶枝上將茶芽輕盈采下,放入茶簍,趁著晴好天氣,搶收今年的頭道鮮葉,山間一派忙碌景象。
“采摘要求一葉一心,不能留指甲,也不可用手捏緊茶葉”,說起采茶技術,王焱東頭頭是道。“基地優先安排村內的脫貧戶務工,天氣好的時候,每天有60多名村民來采茶,人均能賺到200塊錢左右。”
明前茶,貴如金,口感也最佳。白天采摘的鮮葉,在室內陰涼處攤放一段時間,晚上就開始加工。為了制出品質更高的好茶,王焱東特地聘請了本地經驗豐富的制茶老師傅。經過一番揉捻、翻炒、烘干等工序后制成干茶,空氣中彌漫著陣陣清新的茶香,沁人心脾。
“每4-5斤鮮葉才能做出1斤干茶,根據品質每斤可以賣到800至1200元不等的價格。今年預計能制干茶1000斤左右,投入勞動力4500余人次,以后還會逐年遞增。”王焱東介紹說。
王焱東每年還向村集體上交利潤3萬元,全村289戶、 1046名脫貧戶可享受分紅。茶葉不僅讓荒山披上了綠裝,改善了生態環境,更給安樂村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和增收渠道,讓村民得到了實惠。
三年來,茶葉的長勢一片良好,未來的收益十分可觀。下一步,王焱東打算進一步擴大茶葉種植面積,提升茶葉品牌效益,將好茶草做成好茶葉,讓好茶葉有好市場,助力鄉村振興。(吳素娟 徐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