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城西鄉方洲村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要求,結合鄉村振興、生態旅游、脫貧攻堅等,合理利用公益性崗位,成立一支道路“綠色守護隊”,改善群眾出行問題,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創新工作模式用“好”人。為帶動全村貧困群眾增收,解決身體健康但年齡偏大、勞動力弱等困難群眾就業難問題,該村創新農村公路養護機制,采用“精準扶貧+”養護模式,把農村公路分段劃分,由沿線困難群眾養護,負責公路保潔及邊溝清理等工作,大力推進精準扶貧。
真情服務群眾做“實”事。“精準扶貧+”模式改變了許多貧困戶等靠要思想,“綠色守護隊”不僅對其所在的村道路進行日常養護,還積極宣傳新時代下黨的好政策,運用自身“特殊”身份當好宣傳員、實踐者和維護者,這種方式不僅解決了貧困戶就業問題,還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大家紛紛自發行動起來,為家鄉的文明創建、旅游富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助力精準扶貧創“增”收。今年以來,方洲村在道路養護和環境整治設立公益性崗位45個,通過貧困戶務工形式,發放公益性崗位工資近9萬元,切實改變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達到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
貧困戶潘方友激動地說:“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我確實感覺到心安,我這一個70歲老頭,做養護工,今年也掙了2000多元,不僅自己手頭有點錢花,還減輕了孩子們的負擔,現在黨的政策這么好,但不能養懶人,我們要通過勤勞的雙手走向致富之路。”
如今,通過“公路養護+精準扶貧”模式,方洲村不僅解決了部分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加快了貧困戶增收脫貧的步伐,而且“村村通”公路養護管理和環境衛生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實現了“摘窮帽”與“振鄉村”的雙贏。(余紹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