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新倉鎮政府積極響應國家發展電商扶貧政策的號召,把電商扶貧擺在重要位置,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累計組織開展電商培訓15期214人次,建成鎮村電商服務網點12個,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香茗山村的一位因病致貧戶就搭乘了“電商扶貧快車”,他通過扶貧政策和自身努力,完成了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電商達人”的華麗轉身,他就是貧困戶汪結海。
人窮志不窮 勵志脫貧
汪結海,男,現年43歲,2010年,身體不適的他被醫院確診患有尿毒癥,需要長期做透析來維持生命,幾年的治療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家里還有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父親。2014年通過民主評議等程序將其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報銷了大部分醫療費用,2015年他接受了64歲老父親的腎臟,成功通過腎臟移植手術,但是仍然需要長期吃藥調養。
雖然身體變故導致家庭經濟狀況雪上加霜,可是,從汪結海眼神中根本看不到任何自怨自艾的神情,用他自己的話說:“人窮志不能窮,假如連志氣都沒了,就別想摘掉‘窮帽子’了!”。
一根網線 致富不忘“窮鄉親”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直以來,汪結海都在努力尋找脫貧之路,堅信通過自己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讓日子越過越好。2017年的一天,新倉鎮組織電商培訓,香茗山村黨總支部書記動員他報名參加。這讓他心生希望,覺得對于他這樣身體狀況的人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經過系統的培訓學習,加上肯吃苦、勤奮好學,他慢慢地掌握了開淘寶網店的方法。
為了能把電商做好,他不斷向別人請教學習。從練習打字速度,與人溝通的技巧,到熟悉整個運營流程,汪結海絲毫不敢懈怠,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他總是說:“我雖然生病了,但有手有腳,一樣可以干活,只要不是重活,我都行。身邊的人都在幫助我,我更要擼起袖子加油干。”
憑著自己的勤奮和堅韌,汪結海從電商創業的“門外漢”變成了“追夢人”,從2017年開網店賣東西,一直到現在做村級電商服務站,把周邊農戶自家的板栗、烏雞、土雞蛋、牛肉、生條等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從一開始的半年經營慘淡,到現在每年靠電商平臺創造收益4萬余元。他成功了,2019年順利實現穩定脫貧。他時常說:“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感黨恩,只要有鄉親需要我幫忙,我就不撂挑子”。
“汪結海是村里貧困戶中自力更生的典型,他一直樂觀面對各種困難,從不等靠要,那飽滿的精氣神,感染著我們鄰里鄉親。”香茗山村黨總支部書記嚴江寧說。
如今,在政府以及幫扶責任人的幫扶下,汪結海家落實了各項扶貧政策,2017年享受了易地搬遷,有了安全、整潔的新房子;妻子在鄉鎮內從事服裝加工,每月工資在2000元以上,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生活。汪結海非常開心和自豪,他常常說:“自己這樣一個身體狀況的人也能為家庭致富貢獻力量,多虧黨的扶貧好政策,讓我重拾生活信心,摘掉貧困帽并走上致富路。”(馬瓊、孫影)